刘信信是吴堡县信蓉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2015年以来,他以“诚实做人、诚信创业”为人生信条,以鸡为业、以苦为荣,赢得了客户和乡亲们的信赖。他致富不忘乡亲,吸纳贫困户为社员,一诺千金,践行“每年至少分红两万元”的诺言,带领乡亲们共同养鸡致富奔小康。他热心公益事业,坚持看望慰问困难老人和留守儿童10余年,把温暖和关怀带给他们,先后荣获“榆林好人”和“陕西好人”等称号。
诚信换来“鸡财”
36岁的刘信信,文化水平不高,在创业的路上曾走了不少弯路,但他为人实在,始终坚持“诚信经营”的人生信条,这也是他发“鸡财”的关键。
“我从小外出闯荡,刚开始赔得血本无归。2015年,我回乡发展,赶上了产业扶贫的好政策,成立了合作社,开始发展养鸡产业。”刘信信说,“一斤土鸡蛋15元,一斤土鸡40元,不足一斤全部不要钱。如一只土鸡即使重4.6斤,一律按4斤售卖,别人可能不理解,明明能多挣钱为什么不挣呢?”
“我的理念就是以诚为本、以德立业。质量上一定要保证‘优’,数量上要保证‘足’,价格上要保证‘公’。”刘信信说,“我的名字叫信信,不管是做人还是做事都要诚信,我宁可自己多吃点亏,也要让顾客买得满意。”起初,顾客买土鸡和土鸡蛋都会到合作社上门挑选。后来,顾客越来越信任他,就打电话或在网上订购,而刘信信也会准时准点、保质保量地将土鸡和土鸡蛋送到客户手中,从不缺斤少两。
为了让客户吃得放心、买得安心,刘信信在养鸡场安装了智能摄像头,让顾客通过智能软件随时监测合作社的养殖动态,并坚持山头散养鸡的模式,打造生态产品,合作社生产的土鸡和土鸡蛋被顾客称为“放心鸡”与“放心蛋”。
现在,刘信信的合作社土鸡存栏量达6000余只,其中产蛋鸡1500只、肉鸡4500只,年产蛋1万余斤,年产值35万元,产品远销西安、宁夏、内蒙古等地。同时,他还开始养猪、养兔,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致富路越走越宽。
致富不忘乡亲
发展不忘党恩,致富不忘乡亲。作为党员的刘信信,凭借党的好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诚信的经营,实现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
“现在我的养鸡技术基本成熟了,村里只要有人愿意和我一起养鸡,我保证每户至少每年分红2万元。”刘信信说。2018年,刘信信的养殖合作社吸纳8户村民入股,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发“鸡财”。在刘信信的苦心经营和入股村民的辛勤努力下,每年年底,大家都能拿到分红。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土鸡和土鸡蛋滞销,刘信信没有挣到钱,但想到自己的承诺,想到8户村民还要靠这笔分红过日子,他和妻子商量,自己垫钱让入股村民按时拿到分红。除了带动村民一起搞养殖,刘信信还利用自己的专长,给有需求的村民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周边乡镇的养殖户建场地、找销路,发展养鸡产业,一起勤劳致富。
“一个人富了不算富,要带动大家一起富。”这是刘信信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今,他作为“领头雁”,带领乡亲们走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为幸福生活不断奋斗着、拼搏着。
公益彰显大爱
“我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改善了生活,但社会上还有一些困难群体需要关爱。”刘信信说,他宁愿少卖点土鸡蛋、少赚些钱,也要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他们感受到人间温暖和真情。
10多年来,刘信信坚持为留守儿童和困难老人免费捐赠土鸡蛋、鸡肉、猪肉等物资。截至目前,他累计为困难群众捐赠物资价值6万元;先后3次为65名儿童和20名老人送去土鸡蛋800多斤,价值1.2万元;与合作社工人在吴堡县第四幼儿园开展集体关爱活动,并入户走访,将土鸡蛋送到特殊困难儿童家中。
刘信信被村民们称为“闲不住的热心人”。村里年迈的老人较多,他经常帮他们修电器等。2018年3月,村里有位70多岁的老大娘突发疾病,刘信信得知后,第一时间开车将她送到医院治疗,并垫付了医药费。在医院,他忙前忙后,直到听医生说老大娘病情稳定后,他才松了一口气。等到老大娘的家属来到医院,大家发现他还穿着合作社的工作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