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信息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站内文章
首页
|
信用动态
|
政策法规
|
信息公示
|
行政许可
|
行政处罚
|
联合奖惩
|
专项治理
|
行业信用
|
信易+
|
城市信用
|
信用研究
|
信用刊物
|
个人信用
|
信用专栏
|
网站导航
|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信用动态
>
国内动态
我国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法11月1日起实施
发布日期:
2021-11-02
|
信息来源:中国信用
|
阅读次数:
1
次
今天起,《个人信息保护法》正式施行,这是国内首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专门法律。
法律明确不得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大数据杀熟,对人脸信息等敏感个人信息的处理作出规制,完善个人信息保护投诉、举报工作机制等,充分回应了社会关切,为破解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障。
针对App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和人脸识别设备等个人信息保护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给出回应,包括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在公共场所安装图像采集、个人身份识别设备,应设置显著的提示标识;所收集的个人图像、身份识别信息只能用于维护公共安全的目的。
针对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大数据分析、评估消费者个人特征用于商业营销的“大数据杀熟”问题,个人信息保护法给予明确禁止,规定个人信息处理者利用个人信息进行自动化决策,不得对个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不合理的差别待遇。
京师律师事务所律师范辰表示,这是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迈出的一大步。《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民法典》《刑法》《国家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构成信息保护的立体法律体系,用法律手段对我们的个人信息进行综合性保护。
文章搜索
专栏直通车
信用动态
专项治理
行政许可
行政处罚
联合奖惩
信息公示
大家关注
返回顶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x